“醫-藥-患-險”多維閉環融合
任何商業模式,唯有不斷滿足各市場要素動態變化的需求,去變革、去轉型、去融合、去升級才能獲得持續發展的可能。DTP藥房模式亦是如此,“醫-藥-患-險”多維閉環融合發展是其轉型升級的主旋律。
從1.0到3.0
DTP藥房模式在國內出現已二十余年,其不斷升級出現了三個主要層級模式,每個層級模式特征顯著,風格迥異。
其中,DTP1.0版是DTP發展的初級階段,藥房單純聚焦于為患者提供藥品,是以藥品為中心的“坐商”模式,難談其他服務。其核心優勢在于品種資源,在DTP藥房患者可以購買到在醫院或其他藥店沒有的且又是臨床必需的藥品。
2.0版是DTP的發展版,藥房開始關注并為患者提供基本的藥品銷售、配送服務和用藥指導等簡單的藥事服務,開始從純粹以藥品為中心逐步協同關注患者的其他服務需求。在確保藥品銷售配送需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不同的DTP藥房所能提供的其他藥事服務或基本醫療服務(如:輸注、醫學咨詢等)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僅能提供執業藥師的藥學服務,有的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內容,如藥物治療管理、營養健康咨詢、心理疏導、預約掛號等。
隨著市場的發展,DTP藥房所服務的患者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不管是患者的疾病治療用藥方案還是患者的整體治療方案,都在不斷發展和優化,這就不僅是藥品的問題,還涉及到患者其他未被滿足的健康服務需求。例如,長期的醫學咨詢和互動、藥物使用的深度理解和管理、治療用藥方式協助和支付協助、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心理舒緩、患者的營養運動建議或管理等。
DTP3.0版則是一個逐步發展起來的升級版,考慮了更多DTP藥房模式所涉及到的包括患者在內的多方需求,是目前發展相對完善的專業藥房模型,主要升級邏輯就是圍繞以患者為中心構建“醫-藥-患-險”大病患者的服務閉環,以滿足患者未能在醫療機構獲得滿足的健康相關需求。
市場上各大體系的DTP藥房,大多都已認可了上述DTP發展邏輯,各自依據自身發展基礎和可整合的資源條件,朝著這一升級主旋律努力。不管是“老三大”批零一體化體系的DTP藥房,還是從大連鎖中發展起來的DTP藥房,如國大藥房、老百姓大藥房等,皆已開始轉型升級提質。而天生具有大數據創新基因的DTP三“小天鵝”——鄰客、思派、圓心(妙手),更是走在創新的前列。
創新型DTP藥房怎樣做?
1。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藥事服務
當前,醫藥零售行業不斷細分,發展日趨成熟,在業內看來,DTP藥房應是以患者為中心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市場期望DTP藥房可在醫療大數據和醫學手段支撐下,在院外為患者搭建一個專業化、集成化、多元化的藥事服務和健康管理平臺。創新型DTP藥房,如鄰客在“以價值為基礎,以患者為核心”理念指引下,為此做出了有價值嘗試。
鄰客在進入DTP藥房領域之初,就詳細梳理了患者在疾病對抗期、修復或進展期、康復期的不同需求,按需準確設置相應的服務,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患者管理系統。由于患者病情不一、分型分期不同,平臺會對其治療及用藥方案、疾病控制情況、停換藥等信息進行識別,通過結構化的數據推送給患者疾病知識、藥物及不良反應應對、最新檢測項目推薦等個性化精準教育內容。
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打造優質的院外“第三生存空間”,鄰客執業藥師配置率達到了93%,并創造了“DTP藥房+日間門診”新型模式,為患者提供藥事服務、智慧隨訪、醫療金融、慈善贈藥、患者教育等一系列精準服務。同時,每家藥房均配備了具有UPS保障的全程冷鏈配送系統等先進設備設施,由配送團隊進行藥品配送。藥房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可實現MDT綜合多學科遠程會診與患者屬地化管理。
2。通過隨訪服務展示DTP藥房的醫學藥學服務能力
真正有價值的患者隨訪一定是專業的。而專業的隨訪能夠幫助患者回答藥品及相關疾病方面的醫學問題。鄰客在這方面也是具有創新性的。鄰客的患者隨訪由零氪科技200余人專業隨訪團隊實施,基于不同的病種和患者群體,按照不同的隨訪模型和隨訪流程進行,且整個隨訪過程都有專業的醫學團隊進行質量控制,以保證隨訪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而此隨訪團隊此前一直在為醫院和醫生提供專業的隨訪服務,隨訪員在上崗前都經過專業的隨訪培訓,在確保專業的醫學基礎下更要求人員業務知識、隨訪內容錄入操作以及服務態度的提升,確保通過隨訪,讓患者保持病情的穩定,讓患者覺得有人管、有依靠,也讓醫生、藥師能夠有更好的精力去服務患者。
3。通過數據賦能,聯動患者、醫院、藥企
專業的藥事服務和具備醫學服務要素的患者隨訪,讓DTP藥房成為了連接制藥企業、醫院及患者的平臺,可滿足藥企創新藥推廣與數據回收需求、醫院接納處方流出及承擔用藥管理需求、患者便捷地獲得專業藥品同時獲取專業用藥指導服務的需求。
思派、圓心(妙手)兩家和鄰客一樣,并且各自具備互聯網醫院的資源,能從患者與醫生的專業互動上提供便捷合規高效對接窗口。保險屬于患者支付范疇,不僅包括國家醫保,也涵蓋商業保險內容。DTP藥房最基本的是協助患者做好國家醫保的大病特藥保險的申報報銷,隨后升級的服務是聯動一些商業保險公司創新支付協助,更進一步就是藥房和商保公司及藥企一道為各種大病患者設計保險產品來服務于患者。
國控SPS+、國大藥房、上藥云健康、圓心(妙手)等較大DTP藥房體系,都有涉足并有多種觸及保險及患者的業態合作模式:有的是DTP藥房和原有專業保險公司進行項目式合作,有的自身就涉足保險業態直接開發推廣相關保險產品服務于相關大病患者。
例如,圓心惠保匯集“特藥服務、視頻問診、福利藥品、理賠調查”四大優勢服務,針對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等健康領域保險,以“保險+醫療+醫藥”專業能力為服務基礎,為用戶帶來更可靠的醫療和醫藥服務,更為保險公司提供“產品精算定價、風險控制、用戶獲取和粘度”等一站式解決方案。而其作為圓心(妙手)同體系綜合商業險服務提供商,可與藥店、藥企、患者充分聯動。
結語
要想具備市場適應力,商業模式一定需要動態調整升級,當然其核心定位和價值策略內涵不能隨意改變,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滿足其在醫療機構未被滿足的健康相關需求”應該是所有DTP藥房模式經營的基本邏輯,是需要不斷完善豐富和夯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結合需求方關注焦點的變化,結合市場關聯業態要素的變化,結合可使用新技術手段的增加,不斷升級發展。
對于DTP藥房來說,發展到現階段后,接下來的升級主旋律就是“醫-藥-患-險”服務業態的融合及服務效率的不斷提升。
來源:《醫藥經濟報》:http://www.yyjjb.com.cn/yyjjb/202007/202007151426432643_8194.shtml